■職場趨勢報導育嬰津貼擬增1個月教團憂成效不彰 建議提高基準、給付月數增為12個月
【育嬰津貼擬增1個月教團憂成效不彰建議提高基準、給付月數增為12個月】
5月新生兒人數再創歷史新低,為挽救低迷的生育率,政府正研擬修法加碼育嬰留停津貼。但教團認為,微幅增加補助難有成效,建議增加補助幅度、拉長請領月數,並讓公、私部門受僱者一體適用。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5月全臺出生人口數僅8,433人,再破單月新低。勞動部正研議修正《就業保險法》,讓領滿6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之雙親,於育嬰留停期間,得各再請領1個月津貼。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0日召開記者會,針對生育政策再次提出建言。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對於勞動部正視少子女化問題表示肯定,但以現行育嬰留停津貼制度,無法吸引年輕夫妻安心生養。
『全教總:現行基準過低建議增至8成』
以育嬰留停津貼來說,目前基準為投保薪資的6成,從2021年起政府以公務預算加給2成薪資補助,但8成津貼遠遠不足。以去年公教人員保險的給付總金額和給付件數概算,平均請領約1萬7,180元;而若以有育嬰需求的年輕夫妻年資和薪資偏低來推測,公、私部門受僱者每月育嬰留停津貼可能不及最低工資。
因此全教總建議同步修正《就業保險法》和《公教人員保險法》,將津貼基準從6成提高到8成,再加上政府補助2成,達到投保薪資全額。其次,津貼可請領的月數目前為6個月,若沒有更長時間可請領給付提升誘因,大概很難達到鼓勵生育的政策目的,全教總建議延長到12個月。
第三點訴求則是針對申請期間,目前的規範是子女滿3歲前可申請,但研究指出,3到6歲嬰幼兒仍有高度照顧需求,親子互動更容易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國際勞工組織也指出,育嬰假申請率與期間能獲得的給付正相關,全教總建議將可申請育嬰留停津貼的養育子女年紀放寬至6歲。期待政府和朝野立委盡速修法調整。
『放寬申請年限改善公私落差』
立委陳昭姿也列席記者會表達對相關訴求的支持,她指出去年出生人口約13.5萬人,近40年少了6成。也有媒體研究指出,未婚比率雖然增加,但有結婚多半有生育意願、考慮生第二胎者更高達7成。如何支持有育兒計畫的家庭,就非常關鍵。
對於已婚而且有生育規劃的家庭來說,津貼是最實質、直接的做法,以目前的物價和育兒的經濟負擔來看,加1個月津貼的小修小補,難以應對嚴重的少子化危機。
她也提到,因為現行育兒津貼制度在不同身分有一些差別,就保法保障勞工6成投保薪資補貼;而公務人員保險法則是以本俸為主,沒有加入專業加給,公、私部門2種制度有相當差距,因此除了支持全教總訴求,也呼籲考試院正視制度落差,並請行政院協調協助,共同改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