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活動集錦

/a>

■人資新聞AI代勞寫履歷愈來愈常見! 如何揪出求職者的經歷是否「膨風」?

【AI代勞寫履歷愈來愈常見!如何揪出求職者的經歷是否「膨風」?】

管理Management>人力資源2025-05-09莊文源.
來源經理人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70355

作為用人主管,看見求職者履歷與職位的要求完美相符,你會覺得如獲至寶,還是不禁懷疑這個人在履歷上「過度澎風」?

現今的求職市場中,人工智慧(AI)已成為求職者在準備履歷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人力資源平台CareerGroupCompanies日前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有65%的求職者在應徵過程中會使用AI工具輔助,範圍從撰寫高度相符的履歷、修改求職信到模擬面試,無所不包。

善於使用AI的求職者為了工具進步喝采的同時,人資部門卻對這種AI生成的履歷產生許多疑慮。《華盛頓郵報》採訪中,一位科技業的招聘人員分享了實務上遇到的窘境,即使公司已經導入「審查AI履歷」的機制,自己仍在同一職缺中收到15封極為相似的履歷,追問後才發現,是因為這些求職者都借助同一個聲稱能夠繞過AI審查的工具,卻沒注意過履歷很可能只是被別種AI修改。

『雇主善用5招,辨識「靠AI澎風」的求職者』

作為招聘人員,對於求職者善用AI工具的趨勢,就顯得兩難——既不希望求職者用AI澎風,又希望他們懂得用AI提升工作效率。職涯顧問公司Zety去年的一項研究就發現,有38%的人資更喜歡善用AI的求職者,同時也有6成受訪者對於求職者在面試時使用AI感到擔心。

亞馬遜就在內部指導方針中明確表示,使用生成式AI工具,可能為求職者帶來「不公平的優勢」(unfairadvantage),並要求招聘人員明確告知求職者不得使用這些工具。

面對AI履歷防不勝防,《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提供5招讓雇主在面試環節,深入了解面試者本人是否符合履歷所寫內容:

『第一招:「請你詳述OO經歷。」』

雇主可以請求職者詳述履歷上的細節,從基本的「你怎麼做到的?」到進階的「如果要讓你教會跨部門同事,你會怎麼教?」藉此觀察求職者的實際經驗與表達能力。

『第二招:「你是怎麼判斷的?」』

AI擅長從成果回推與商業判斷之間的關聯,雇主不妨反過來要求面試者說明「為什麼做A判斷,就會產生A結果」,以了解先前做出判斷的時空背景、考量依據是什麼。

『第三招:「這個做法可以複製嗎?」』

當面試者提出成功案例時,可以追問「換個團隊、客戶、甚至在不同產業,這套做法還能複製嗎?」或是「有沒有覺得難以適用的狀況?」,以此測試面試者的適應能力與面對不同情境的做法差異。

『第四招:「除此之外呢?」』

AI通常只會給出單一的最佳解法,卻幾乎不會說明,沒選擇其他解法的原因。透過「當時有沒有考慮其他做法?」、「和誰討論過不同選項?」都是可以看出面試者能力的關鍵問題。

『第五招:「遇到有人反對時,你怎麼說服?」』

職場上每一項決策,都伴隨風險考量和反對聲音。透過提出「針對現行做法,可能有哪些反對聲音?」、「當初你怎麼化解質疑?」等問題,都能夠看出求職者是否具備溝通力與說服力。

無論是履歷、面試信或是預先模擬面試,AI工具確實正在重塑求職者和雇主在面試環節的角力,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確保招聘流程的真實性和公平性是一大挑戰。

即使撇開AI衍生的問題,上述5招仍是面試環節中,能夠充分了解眼前求職者能力的好方法。用人主管也能藉此機會重新思考:如何根據面試中的對答,篩選出理想人才,而不只是依靠條列式的學經歷。


資料來源:CNBC,Inc,MITSloanManagementReview,TheWashingtonPost,FinalRoun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