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成式行动学习实务社群?

來源出處:廖 肇 弘 / 2010.10.27

一、非正式学习

我曾在20002002年协助台湾政府推动eLearning产业发展政策时,发表多篇文章,大力提倡企业应将eLearning与知识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相互结合的概念。可能当时的时机尚未成熟,许多企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确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到今天,任何实施eLearning的单位若没有谈及知识管理或学习型组织的议题,肯定都会被讥讽为层次不高、深度不足、专业性不够的计划。而今,一般业者的LMS平台号称能与知识管理或职能分析 (Competency Analysis) 的功能相互结合,也早已从当年的「高处不胜寒」成了现在的「理所当然」。

企业导入eLearning与教育体系导入eLearning最大的差别就是需要彻底配合企业策略与目标,搭配适切的管理工具,以创造企业最大价值为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导入eLearning必会随着产业、技术、组织型态、管理思潮的演进而不断与时俱进。那么,什么又是未来企业导入eLearning的「理所当然」呢?

欧洲职业训练发展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Cedefop)曾针对2005年到2008年欧盟各会员国的企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达50%的企业学习活动是以「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的方式进行;著名的eLearning专家Jay Cross 甚至指出,一般企业所安排各式所费不赀的正式学习活动其实只占员工真正吸收知识的10%~20%,其余都是透过在工作中的非正式学习得来的。从实务界的观点来看,随着新一代知识管理以及网络社群的演进,非正式学习在未来成人学习及企业导入eLearning的过程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

接着,我们就以「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与「实务社群」 (CoP : Community of Practice) 的观点,来看看「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能否与企业eLearning结合成一种新型态的「混成式非正式学习模式 (Blended Informal Learning)」吧。

二、行动学习

「非正式学习」的概念非常广泛,广义而言,任何不经由正规学习程序安排组织的学习活动,都可算是非正式学习。不过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要探讨非正式学习,就必须要由「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 谈起。

「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是由英国学者雷吉·雷文斯教授(Professor Reg Revans) 1940年为了协助英国煤矿业的人才培训发展所提出的学习模式,不过直到近代因花旗银行、通用电气、娇生、西门子...等大企业以及许多政府组织纷纷采用行动学习作为提升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的方法后,行动学习才算真正获得各界的重视。

我在英国修习博士班的课程时,就是以行动学习法来进行学习的,学员被分为35人组成的行动学习小组,称为Action Learning Set,行动学习小组主要是以组员实际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彼此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及各种状况进行讨论,在提出问题与其他组员不断针对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后,反复进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累积学习的能量。

行动学习和传统学习方式最大的差异,不是单方面的接收老师传递的讯息,「问问题」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能力,组员彼此针对问题的讨论能促进深思与反思,进而产生更有效的学习并实践于行动之中。

针对行动学习,雷文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L=P+Q。 学习(LLearning)是以相关的专业知识(PProgrammed Knowledge)结合适切的问题(Questioning)彼此相互结合引导而成的。换言之,行动学习是一个问题导向式的学习过程,没有提出问题,就没有办法进行学习;此外,行动学习也是一种分享式的学习,没有组员之间的讨论,也就没有任何的学习活动;行动学习更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模式,没有在工作中「做中学、学中做」的应用,也就没有行动学习的价值。

三、实务社群缘起 :

另一个也很常被讨论并应用在企业非正式学习活动的概念,称为「实务社群」(CopCommunity of Practice)。实务社群的定义仍众说纷纭,但从许多文献上可以发现,许多不同名词所描述的其实都是类似的意涵。一般比较常见的包括 : Knowledge Community (知识社群)LC (Learning Community 学习社群)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 特殊兴趣团体)….等,一般较常见的是「实务社群」 (CoP , Community Of Practice)

「实务社群」一词的滥觞为温格(Etienne C. Wenger)于199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率先提出的观念。他认为实务社群是在企业里分享专业知识和情感所组成的非正式团体。实务社群与企业内的正式任务编组不同,并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工作或任务的组织。实务社群的成员彼此分享与工作有关的信息、观念、经验、工具、技术等。其沟通方式,可能是以定期开会或仅利用午餐休息时间讨论,或纯粹以Email、讨论区、在线交谈….等网络协同沟通系统来相互联系。一言以蔽之,「实务社群」就是讨论与工作内容有关议题的非正式团体,有可能在单一企业的内部组成,也有可以是由横跨好几家公司但因某项共同的专业工作从业人所组成的非正式团体。

实务社群可以实体或虚拟的方式存在,其成员可能是为了专门探讨某项职务或某项专业技能,自动自发组成的团体。例如 :业务销售人员彼此分享心得经验,探讨如何接触客户或促进成交的销售技巧,在房仲业、寿险业、汽车零售业等行业相当常见。产品研发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越来越多透过社群的方式,反复进行大量的脑力激荡讨论,例如我们之前介绍结合全球设计师开发网络游戏的艺电EA (Electron Arts)公司即属之。技术或维护人员也可以实务社群彼此分享如何加强提升技术或维护质量,其中最著名案例的便属 Xerox 1980 年代由其复印机维护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实务社群,该实务社群不仅实时解决了其新产品上市时所发生的紧急技术问题,更为当时的 Xerox 创造了相当优异的销售成绩及客户满意度。

实务社群也可以面对企业外部的客户,例如Cisco的顾客论坛(http://forums.cisco.com)或是微软的开发者网络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除了可与客户保持良好的互动以提升服务效率之外,也可收集客户对于各项产品及服务的回馈及意见,加强其凝聚力,甚至透过客户彼此之间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内部的人力支持成本。

四、eLearning 结合行动学习与实务社群 ?:

行动学习和实务社群的威力之所以渐受企业重视,乃在于其所创造的分享文化,是促进组织知识创新与成长的重要泉源,但前提是成员之间的高度参与。面对日益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型态,以及快速发展的网络科技,有没有可能将以往必须面对面实施的行动行动学习与实务社群,结合eLearning成为一种新型态的「混成式行动学习实务社群」(BALCoPBlended Action Learn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 ?

当然,目前一般LMS必备的讨论区、或是MSNQQ之类即时消息系统、以及Webex网络会议系统、或是Skype网络电话..等提供用户彼此讨论与沟通讯息的工具,都已经非常成熟且普及,因此从技术面来说,要实现「虚拟行动学习实务社群」突破学习空间地理区域上限制,其实并不困难。

不过光有这些工具当然不够,在网络上要进行小组讨论,还有很多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困难必须要克服。以我个人在大学里大量运用eLearning与学生互动的经验来说,最重要的限制其实就是时间。一方面由于大家在网络上能同步实时讨论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大部分的讨论会以异步的方式进行,而异步的讨论又以文字为主,与传统的行动学习和实务社群重视面对面的口语化沟通,有很大很大的差异。此外,我们也没有办法藉由观察对方的行为与情绪,来判断对方是否真的理解。因此,引导者 (Facilitator)的角色在网络社群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何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化社群成员之间的热情、塑造社群成员彼此乐意分享的气氛,是一个网络社群能否持续经营的最重要成败关键。

因此,基本上「混成式行动学习实务社群」是可能的。不过企业要实现「混成式行动学习实务社群」的理想,还要同时考虑结合各种诱因以及绩效考核等制度,以组织「正式」的制度与支持来协助促速组织「非正式」学习活动的普及。总之,只要你的企业能「主动」促成行动学习及实务社群,让每位同仁都能彼此乐于「互动」,以学习实践「行动」,以行动实践学习,那么你的企业就能成为一个令人「感动」的学习型组织,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了。